昨日,湖南永州雙牌縣紀委發佈關於9月30日“車震門”調查結果:當事人是一對夫妻,因觸景生情而起,並非網民說的“道德敗壞”。(10月8日《新京報》)
  關鍵詞車震、副校長,再加上標題中赫然在目的“xx書記”,這是一則想不火都不行的帖子。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,以及由此捧生出的眾聲喧嘩時代,在盡享精彩紛呈利好的同時,陷入信息泥沼下的綁架,也正成為避之不及的恐慌。一如這不斷推陳出新的“車震門”,在滿足眾看客無限獵奇心理的同時,對隱私權與公共利益的鄭重其事,熱切圍觀過後留下不得不言說的喋喋不休。
  無論是基於權力與權利的法理解讀,或是基於公德與私德的道德審判,當律法空白無以短時間填充,當情緒焦慮無以短時間消弭,所有的喋喋不休,恐怕只會繼續成為聒噪的眾聲喧嘩。回頭再來打量網帖的本身,或許在網絡化的話語格局裡,能清晰出更可循的價值判斷和常識回歸。
  網名含有“法官”二字的發帖者,很顯然是意欲扮演積極的權力監督者。然而,在這則圖文並茂的網帖中,卻並未有足夠的嚴肅和客觀意味。首先,發帖者並未弄清男女主角的真實關係。既然存在明顯的信息短板,必然造成內容上的漏洞,而這本是可以想見的硬傷;其次,直接在網帖中設定男女主角,這樣的嘲弄和戲謔,是不是太暴力?再次,一句“每晚一期,敬請留意”的提醒,更是讓整個網帖失去本應有的嚴肅和認真,讀來更像是精心虛構的小說情節。從整個網帖來看,內容上似乎沒有嫁接和虛構,但是在行文上卻帶有明顯的情緒傾向,即便最終被證實並非如此,它所發酵出的輿論暴力是無法糾偏的。
  於此而言,無論最終是否被證實所謂車震門,其實是夫妻情愛之事,無論此事最終要在隱私權和公共利益上有著什麼樣的切割。以網帖形式的“二次曝光”,本身都應該回歸到正常的秩序格局中來,比如客觀、真實、謹慎,這是一則網帖應有的自我修養。當網帖淪為混淆視聽的工具,甚至成為戕害他人權利、自斷個人後路的荒唐,還談何讓人“有所感想”呢?
  依然無意於否定網帖曝光功能,在現實的權利生態背景下,以網帖之名的監督力量,依然不可小覷。而神奇的“網絡曝”之所以能夠屢建奇功,的確有賴於圍觀之下的真相倒逼,以及由此形成的輿論監督之勢,但是正義的實現,它應該回歸到法治路徑和現實理性中來。一如這對在結婚紀念日“觸景生情”的親熱,也應該恪守社會基本的公序良俗,應在有限的自由里實現基本人權,換言之,正義目標的實現,應以正義的方式實現,而這當從一則有修養的網帖始。
  文/高亞洲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關於一則網帖的自我修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d51odnn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